橋南社區:宜居社區初成,志在省級示范社區
2010-04-27 10:00:55
閱讀量:378
來源:天臺人才網 作者:天臺人才網
橋南社區1990年前后建成時,各項設施都較落后,整個小區曾因東面不遠的垃圾填埋場而紙袋飛舞、塵土飛揚,社區“臟、亂、差”現象明顯。社區居委會下決心讓社區改顏換面,眾志成城,成功地把社區改造成鳥語花香的市級示范社區,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?
加強組織領導 制訂工作計劃
在綠色社區創建過程中,橋南居委會成立了綠色社區領導小組,主任徐玉姬擔任組長,下設公共綠化衛生組、家庭衛生組、垃圾分類處理組、文化宣傳組、督促檢查組,按照小區實際情況,制訂了發展計劃和年度計劃。徐玉姬介紹,第一次清理整個橋南社區垃圾就多達150多車,大家一下子勁頭有了、心氣兒足了。
加強宣傳網絡 發動群眾參與
由于社區建成較早,住戶大多數是搬遷農民,房前屋后養禽種菜屢見不鮮。各小組每家每戶談心宣傳,散發倡議書,發動群眾參與建設新家園,而且做到了與居民100%溝通,還由32個樓門洞選出32名組長,將宣傳政策、傳達信息人際網絡化,使社區信息對稱透明,讓居委會領導班子和每一戶居民都保持聯絡。居民感覺自己受到尊重,受到重視,參與的力度廣度就大了。
堅持長期治理 提高綠色意識
垃圾管理是有一定難度的。十多年來,該社區一直堅持每季度組織一次大清除制度,進行垃圾分類處理,形成了“美化環境齊動手”的局面。同時,也經常不定期利用文化、文藝宣傳活動和社區公益活動等宣傳綠色環保知識;還有堅持多年的定期衛生大檢查,開展樓群之間評比,提高了居民的綠色環保創建意識。
徐玉姬認為,做好社區工作有四點:首先要以身作則,苦干、巧干、實干;其二是兩委成員團結一致;第三是發揮樓幢街巷組長的積極性;四是依靠群眾組織。社區有婦委會、共青團、計生協會、巾幗志愿者隊伍、老人協會、小學生監督員等各種組織。(劉海峰)